来源:廉洁在线作者:恩阳区水利局 乔华 陈蜀文 张春香发布时间:2025-02-14
去年以来,恩阳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兴水利、护生态,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上下同心,奋力打造美丽巴中恩阳样板。
推进水利项目建设筑牢防汛安全“堤坝”
坚持“抓项目就是促发展”。开展“走出去”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2024年争取到位水利项目资金1.2亿元,同比增长92.5%;抢抓省级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政策机遇,双河水库、武同庙水库防洪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均被纳入省水利厅编制的水利托底帮扶专项方案;储备重点山平塘整治、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水利建设项目26个,总投资50.15亿元;黄石盘水库建成蓄水,茶坝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项目全面竣工。
筑牢汛期安全防护网。落实山洪灾害危险区基层责任人157名,水库防汛责任人210名,重点山平塘防汛巡查责任人146名,形成区、镇(街道)、村(社区)、组四级防汛包保责任体系,全覆盖开展培训,明确各级责任人职责;全覆盖开展汛前安全隐患大排查,修订完善各类防汛应急预案,完成应急抢险演练和防汛物资储备,对11处视频监测点、18处自动雨量水位站等进行全面检修、维护和调试;建立预警和短临预报“双直达”叫应机制和联防联控机制,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密监视重点河流、重点区域等水情、汛情变化,及时发布预警短信6万余条,召开防汛调度会8次,发布山洪预警9期,启动防汛应急响应4次。
持续深化河湖长制提升农村供水能力
建立完善河湖长制度。明确区镇村三级河(段)长342名,区镇两级河(段)长开展巡河问河2117人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31个;完成水利部反馈第四批、第五批各类河湖“四乱”疑似图斑234个问题复核,其中认定属实问题23个,均已全面整改;围绕前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历年来部省反馈问题,认真开展“回头看”;开展水利领域环境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专项行动,发现水利领域生态环境问题3个和河湖“四乱”问题2个,均已全部整改到位。
坚持以乡村水务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70处维修养护农村供水工程,恩西、东南供水工程正在编制初步设计,持续推进西南、西北供水工程,累计铺设供水管网140公里,完成总工程量的70%;督促区鸿发公用事业投资有限公司加快推进全区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营管理工作,完成群乐、尹家、关公等27处场镇水厂资产清理和经营权划转;压实农村供水保障“三个责任”,对全区饮水安全进行全覆盖摸排,发现问题108个并督促整改到位;加强供水设施日常维护,定期开展水质检测,不断提升供水水质。
紧盯环境问题整改扎实推进质量改善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落实整改。聚焦历次中省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暗访督查146个问题和市提醒6类15个问题,逐个现场督办核实问题整改情况,确保问题真改实改彻底改;深入开展全区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专项行动,累计排查问题线索9类173个,逐个研究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执行“日调度、周通报”制度,推动问题动态清零;全面落实央督边督边改要求,围绕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关注的重点事项、通报的典型案件和移交信访事项,举一反三、全面自查,确保全面整改到位。
强化预警研判,精准施策。建成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微站9个,聚焦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重点,采取暗访+明察等方式,禁止秸秆焚烧、烟花爆竹燃放等行为,完成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测272台,督促26家工业源企业完成重污染天气“一厂一策”实施方案编制;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3%,同比上升3.1%;PM2.5平均浓度为28.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紧盯断面水质改善,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规范运行、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入河排污口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为重点,务实推进鳌溪河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11处,全区31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2处省考断面总体水质达Ⅱ类;督促指导200余家涉危企业完成危险废物申报、管理计划备案等,排查整治固体废物领域环境问题30余个,完成皮革厂涉铬污染地块治理和修复;开展2024年农产品超标农用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建立污染源排查清单,全区未发现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和散乱污企业。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抢抓全省“十四五”期间“无废城市”建设唯一试点县区机遇,对照《恩阳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三张清单”,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化联动处置,探索1个园区建设1个资源回收站,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生态种植养殖循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成垃圾治理示范村60余个;制定“无废细胞”建设专项方案和考评细则,建成12个“无废细胞”;对照《“两山”基地建设管理规程》,全面梳理“两山”基地建设情况和风险问题,完善20项指标资料,开展生态产品市场化机制试点,总结推广“两山”转化路径,推动绿色生态资源增值增效;全面摸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制定整改方案35个,推动问题整改。
落实专人一对一服务,完成14个环评项目审批、20余个建设项目选址,指导29家企业完成排污许可证季度年度执行报告填报、13家企业完成省市环境信用评价;抢抓国省政策机遇,精准包装茶坝河流域治理、恩阳河流域治理项目2个,分别推送至中央、省项目库;编制生态环境治理EOD项目实施方案,总投资18.03亿元;推行审慎包容执法方式,指导帮扶企业80余家次,积极化解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